点击数:10242017-10-11 13:42:31
周少剑,别署砥庐,1972年出生于湖南桃源。中国书协第三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书协理事,长沙市书协主席团成员,张锡良书法讲习所助,湖南省首届政府文艺奖获得者,常德市首届原创文艺奖获得者。在全国展、兰亭奖等重要展赛中多次获奖入展,多次在长沙、常德、永州、邵阳等地举办个展。《湖南日报》曾作整版专题介绍,《三湘都市报》、《常德日报》、常德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
获奖情况: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
第三届兰亭奖获奖提名
第四届全国扇面展获奖(最高奖)
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全国展一等奖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法展一等奖
入展情况: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手卷展
第二届翁同和书法展
全国千人千作展
全国五百人精品展
个人展览:
周少剑扇面书法展
优游——周少剑书法巡回展邵阳站
优游——周少剑书法巡回展永州站
此心安处——周少剑书法展
周少剑书法小品展
随性自然 从容雅逸
――周少剑书法艺术浅谈
文/李晓文
窃以为,一个成功的书家,必定具有真性情、真思想、真才学和真功夫。然吾观当今书坛,虽然书家辈出,且动辄被冠以“著名书法家”或“国内著名书法家”乃至“大书法家”的头衔,但实至名归者鲜。
桃源书家周少剑,少年老成,学书二十余载,在国家级书展中多次获奖,目前头上虽然没有多少耀眼的光环,却是一位个性独特、思想鲜明、作品辨识度高且很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俊杰。
少剑出生农家,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读了中师,但毕业后因无背景,尽管成绩很好,却被发配到一所边远的山区小学任教。这种先天的苦难和后天的窘迫,让内心原本寂寞的少剑对这个熙攘的世界产生了一种抵触乃至逃避心理。人在无奈的时候是需要慰藉的,这时,书法这门注定要孤独行走的艺术,不但相伴他走过了一段不算太长的青葱岁月,而且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勇气。
多艰的人生带给少剑的并不全是苦难,它让少剑形成了敏感、多思乃至有些忧郁的气质,这种气质对他日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少剑的内心是有些许寂寞的。相对于群聊,他更喜欢独处。他说他喜欢安闲自在,向往古文人的书斋生活,一茶、一帖、一砚、一纸,再加一壶老酒,便可成为他生活的全部。这庶几是受了二王与东坡的影响的。他说他非常迷醉于东坡笔下流泻的雅逸气韵,还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他没有点破,我姑且理解为“无拘无束”抑或“隐逸自然”。然而,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与他的生存空间是不相容的,因而他只得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与古人的对话中,倾注到对自己心灵的关照中去,并在这种对话与关照中获得几许慰藉。故每到夜深人静时,少剑必品读或手抄先贤经典,让自己的精神与古人意会,让孤独的心灵随着浓淡相宜的线条在宣纸上缓缓流淌。
少剑主攻行书,在临过二王、米芾、孟津之后,最终独爱苏轼,尤其喜欢东坡简札,临写至勤。少剑钟爱东坡绝对不是一种偶然,也不是所谓的机缘巧合,而是一种气质和气息上的吻合,即意念上的相通,是一种必然。少剑的人生虽然不像东坡那样跌宕起伏,但他经受的磨难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是比较多的,他身上潜在的多思、敏感,既忧郁又不失豪放的气质与东坡也是比较接近的。东坡豪放时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种大气磅礴的词句,凄苦时便成了“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咏叹者。人在不同的境遇下写出的东西是不同的。少剑不是一个简单的临摹者,他更多地关注书家的命运与修为,对东坡在各个时期的法帖均仔细揣摸,耐心寻味,且颇有心得。他说,东坡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壮年、中年和老年,而苏老先生在这三个阶段的人生境遇可以说是从波峰到谷底,心境自然迥异,因而倾泄于笔底的情绪也是多元的,或激奋,或从容,或落魄,或悲愤,但不论怎么变,其随性自然的天性是不变的!
我比较偏好少剑的简札,理由有三:其一是他在艺术上承接了苏书的个性,他临写的大多是东坡的书论和名言警句,很注重整体气韵的把握,常常寓点画线条于变化中,随意俯仰,顺手联断,自然错落;在笔法上多用正锋,精神凝聚,结构圆熟,字形匀称,用墨浓淡相间,既保持了苏书丰腴跌宕、天真浩瀚的特点,又彰显了自己翩然华美、俊秀雅逸的个性;其二是他临写的内容多哲思,是东坡艺术才华的归集,细品可增加学养,开启心智;其三是他用苏书写苏文,使两者相得益彰,别具生趣。
不久前,少剑在长沙有缘美术馆举办了一次扇面小品展览,这是他从“张锡良书法讲习班”毕业后所做书法小品的一次集中展示,观者如云,好评如潮。个人觉得少剑本次展出的行书小品,在笔法上除了保持其随性自然与雅逸的个性外,多了几许从容与执著。这说明他更加自信了。以XX扇面为例:整篇章法严谨,字字珠玑,且各具姿态,皆以筋骨立形,以神形润色,灵动多变,神采飞扬;行间气脉贯通,全篇气韵生动。笔法严谨而不拘束,姿态妍美而不做作。张锡良先生是很讲究笔法、墨法和章法的,尤其看重线条。他对少剑的书法有过精准评价:“观他近年来的行书小品,无不使我们感到他的苦心、苦力,不仅整体具气息,点画亦大有看头”。虽寥寥数语,却字字入骨。
中国书法以“清”为贵。书法之“清”必然是文化的厚、艺术的力、人品的高同时造就的。正所谓有力方有骨,有骨方可传神。有力在内,刚而至畅,性能随心所欲,才能传清气,显神韵。周少剑书法于点画间抱持清正雅逸之气,任情适性,自得蹊径。窃以为,单就书技而言,少剑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但在修为和学养上与先贤比,与当代书法大家还有一定距离。书道寂寞。路正长。相信能耐寂寞,且天赋不低的少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攀登上更高的书法巅峰。
作者简介:李晓文,作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居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