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快讯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微信快讯

【673期】田明《潇湘八景》系列作品欣赏

点击数:11032018-02-08 11:33:36

艺术简介


    田明,又名田绍傑,土家族,1948年生,湖南湘西人。国家社科正高职称研究员(教授),著名民族文化学者,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湖南省湘江书画院副院长、长沙市芙蓉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芙蓉画院副院长兼创作中心主任。

    其父田茹,三十年代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徐悲鸿、张大千。田明幼承庭训,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院)。曾任联合国CPR/p17美术师。现为吉首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等兼职和客座教授。论著丰厚,且多幅作品被北京民族文化宫及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第1942号)。先后获国际联合会IUAES最佳奖、中国政府民间文艺最高奖第九届山花奖、湖南省政府文艺最高奖第一届文学艺术奖等。


 图文欣赏 


    潇湘八景是一个传统的老话题,相传为潇湘一带的湖南八处佳胜。

    潇湘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一带,因湘江向北流入洞庭湖而得名。湘江有一支流叫潇水,潇湘即泛指这两条河的流域。潇湘八景开始是有确切的所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反映这一带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和物候,一天中不同时的和气象的八类自然景观。

最早记载绘画潇湘八景的是北宋的宋迪:《潇湘夜雨》现永州市城东,《平沙落雁》现衡阳市回雁峰,《烟寺晚钟》现衡山城北清凉寺,《山市晴岚》现湘潭市昭山,《江天暮雪》现长沙市橘子洲,《远浦归帆》现湘明城江边,《洞庭秋月》现岳阳市岳阳楼,《渔村夕照》现桃源县武陵溪。但立意与杜甫流落楚地时所写的优愤之诗相关。

      宋代组画《潇湘八景》在日本影响较大。主要有南家禅画家牧溪和玉涧的水墨和泼墨,还有夏圭的院体长卷。这些大部分作品至今仍收藏于日本各美术馆。

     之后各朝各的代文人墨客绘制潇湘八景的佳作也不少,解放后以吴湖帆为最。

     田明先生的这组近绘的《潇湘八景》别开新貌,虽然表现的仍然是古代潇湘,延袭的是传统,但完全是一派潇湘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正能量。按田先生的话来说,这才是他心中的潇湘,老瓶装新酒。从立意的核心而言,是以前那些行行色色旧潇湘八景不可比拟的。

    田明先生是湖南著名的学者型画家,他的画风大器而秀美,将北派山水的雄宏与南方山水的滋润有机结合,笔墨当随时代,形成潇湘画坛中不可多得的新面貌,受到全国业内同行们的关注。2017年全国文史馆”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湖南”中,田明被中央文史馆点名代表湖南与中国美协尼玛副主席、安徽省美协张松主席,合作巨幅山水《茶马古道通天路》,好评如潮,为湖南争了光,让全国同行恬目相待。而这组潇湘八景图同样如此,笔墨之精道,构思之巧妙,立意之新颖,效果不错。




田明潇湘八景作品欣赏



1

潇湘夜雨——永州城东


湘水在永州境内与潇水汇合以后,称为潇湘。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观。“涔涔湘江树,荒荒楚天路。稳系渡头船,莫教流下去。”(元揭傒斯)凄凉而无助的心境,就像夜雨本自一样哀婉缠绵,千百年来,人们所钟情的不知是山河的夜雨还是心灵的夜雨。



平沙落雁——衡阳市回雁峰

 潇湘自永州下泻数百公里,到达南岳72峰之首的回雁峰。“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应怜归路远,不忍更南飞。由于古人地理思维的局限性,误以为雁到衡阳不再南飞。当北方天气转冷,雁阵南行,南方则秋风送爽艳阳高照。旷野平沙,芦苇丛,常常引采雁阵栖宿。好一幅秋雁戏沙图。





                                                                                   烟寺晚钟——衡山县城北清凉寺

湘江又北行北公里,经过佛教胜地南岳衡山。晚来风急,万物入眠,唯寺内报时的古钟,不时敲出悠扬洪亮的声音。江舟中的旅者在这种钟声中系舟或者远行。




市晴岚——湘潭与长沙接壤处的昭山


湘江由衡山北行150余公里到达昭山。紫气缭绕,岚烟袭人,云蒸霞蔚。一峰独立江边,秀美如刚出浴的仙子。





江天暮雪——橘子洲

橘子洲自古为长沙名胜,东望长沙,西瞻岳麓。当大雪纷飞,白雪江天浑然一色,世间万物寂寂无声,江中商船落帆泊岸,雪光上的暮色烟雾一样漂浮不定,人的心情也就格外地清冷,思想随着雪花飘舞,那种清凉的悠闲也许是最接近冬雪本质的悠闲。





远浦归帆——湘阴县城江边

从橘子洲沿江北去,约远70公里,便到湘阴。每当黄昏,远山含黛,岸柳似烟,归帆点点,渔歌阵阵,等待归船的渔妇和企盼宿客的青楼女子站在晚风斜阳中,衬托出一片温馨怅望的繁忙景象。



洞庭秋月——洞庭湖

由湘阴北去,便是一望无际的洞庭湖。秋天的夜晚,月色如银,天空不杂任何痕迹,八百里湖面,碧水如镜,风息浪静。天空和湖面相互映照,月光和湖光相互交融,泛舟湖上,则别有一番情趣,登上君山或者岳阳楼,想必又是另一种情怀。



渔村夕照——桃源桃花源对岸白鳞洲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说“武陵人捕鱼为业”。武陵人因为捕鱼,而发现了桃花源,世人所居住的渔村也就成了文人墨客所憧憬的地方。白天,渔人撒网洞庭;傍晚,收拾渔网,提着肥美的鲜鱼,在夕阳的晚唱中踏着渔歌回家。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